再忆《人生》
央视最近热播《人生之路》,改编自路遥的著名中篇小说《人生》,我没有去看,据说风评不咋地。但当时这部小说是在全国引起过轰动的,作家路遥在此之前应该还是一个名叫王卫国的默默无闻的文学爱好者!
其实改编这个故事,不看也知道不会咋地,因为这本书只适合三十年前看,书里的事只会在三十年前发生,这里面的人物太纯粹、爱情太单纯、故事太真实了,如果以当前社会为观影背景,就有点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味道了!
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黄土高原上,农村青年高加林高考落榜,在村里做了一名代课老师,这本来很正常,以当时5%都不到的高考录取率,95%以上的年青人是进不了大学的,在村里代课也算人尽其才。而且他还得到本村第一美女巧珍的爱慕,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农村代课老师,虽然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小山村。不幸的是他的职位很快被挤走,他彻底变成了一个农民。
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喝了墨水的高加林再也低不下自己的头,弓不下自己的腰,也放不开自己的嗓门了。他发现了自己的不同,也发现了城市里的霓虹比田野的星光更闪耀炫目。他认为自己不属于黄土地,不属于那片广阔的天地。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认为自己是可以得到那幸福而光鲜的一切的,只是需要一点点非正常的手段。
人一旦有了思想,必定会指导行动。很快,他的非正常手段就成功了,如愿以偿地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幸福来得太突然也太容易了。他开始了全新的城市生活!皮鞋、单车、自来水、霓虹灯、电影院、游泳池、灯光球场、冷饮厅等等,当然还有漂亮女生的波浪卷发和随风飘动的裙子,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无比舒适畅快,他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他觉得自己就应该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也才能配得上他的思想与才华。他讨厌黄土地,讨厌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讨厌满腿的泥巴,更讨厌半夜拉粪的车!
他沉浸其中,无比享受!除了巧珍偶尔的出现,还会提醒他是一个来自黄土地的农民外,他几乎忘记了自己姓什么。
而且他马上就觉得巧珍不那么可爱了,只是他的良心还并没有马上泯灭,还记得他代课老师的职位被拿走后落魄时光中巧珍的亲切笑脸和温暖话语。但记忆中的温暖肯定是拴不住一个男人的心的,因为现实中黄亚萍的青春活力和迷人体香让他情不自禁!城市美女黄亚萍说着标准普通话的嗓声是那样的悦耳,而农村姑娘巧珍的此时带着乡野风味的叫卖声却显得那样粗俗。城市美女飘逸的长裙是那样的得体和魅惑,农村姑娘干净的花布衫却是那样的别扭和土气。关键是他现在只想和别人讨论两伊战争和萨达姆而不是家里的母猪生了几只仔和鸡蛋几分钱一个,他想享受城市里暖气而不是乡下的狗皮褥子。
终于,他还是伤害了那个纯真的农村姑娘,虽然他也觉得很不忍心,很难过,但他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不能拿自己的一辈子做赌注。其实,这个时候,在这件事情上,他的做法是对的,虽然我到现在都不认同,就像曹操杀吕伯奢,但是,逻辑上他们都是正确的,毕竟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是一个谜团,唯有今天才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
但十七岁的时候,深夜两点的教室里,昏暗的蜡烛光下,故事读到这里,我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高加林,你肯定会倒霉!
果然,他很快就倒霉了,他的非正常手段被揭发了。无比精彩的让他乐不思蜀的城市生活马上从眼前消失了,就像太阳照亮了刚刚还满是蜃景的海面,一切顿时无影无踪,就像当时出现时一样迅速。一切刚刚开始,却又戛然而止,他就好像是做了黄粱一梦,梦中醒来,余涎尚在嘴角流淌。
他又回到了原点,又成了农民,又满身泥土的站在了黄土地里。回到村里的那一刻,面对着乡亲们复杂的眼光,面对着昔日的恋人,面对着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的德顺爷爷,他深深地跪了下去。或许是想赎罪,或许是想求得理解,也或许,只是自责。
其实,当读到高加林倒霉的时候,我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也还是一个农民,而且还没有非正常途径。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被无情地扑灭了,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被含冤关押了近20年之后,忽然听到了自己可能翻案的消息,但却马上就被诺顿无情的枪声打断了。绝望的气息如同铁幕一样死死地扼住了他们的咽喉,让他们几乎无法呼吸,也让我浑身冰冷!
故事的最后,黄土高原上,孩子们的信天游响起: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
其实哥哥我也想成才,可惜,条件不允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