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近日要闻>市委会动态>详细内容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发布时间:2023-04-24 08:44 信息来源:常德市民革 【字体:

知道《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出于对游玩的喜爱,进而了解到它是作家迟子建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初读这部书,看到了神秘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事件、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以及此处的独特的文化:山林狩猎文化、驯鹿文化、萨满文化、桦树皮文化…… 读完后觉得想去看看额尔古纳河的美景,想去了解民族的文化、风俗、岩石画……

细读这部书,无不为其绝妙的构思而赞叹。全书分为四辑,《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将一个古老民族悠长的历史,用一天来呈现,这样既去除了时间轴带来的生硬感,柔化了时间的边缘,又恰到好处地把这个民族的兴衰自然而然地娓娓道来。

整部小说,语言灵动而睿智,这也让人折服。“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确实,人生的抉择,只有认真选取了正确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不三心二意,才会到达目的地。“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这是对爱而不得最好的诠释。“我不愿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此处完美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书中体现的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坚韧与顽强,能够让现代人共情。古老的鄂温克族人,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特殊年代的阴云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求生存,他们的坚韧精神让人佩服。现代社会的我们,求学的压力、工作的挑战、生活的各种诱惑,无论快乐与悲伤,我们都要坚韧顽强地拼搏。时空的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坚持,这是我们对人类共有的坚忍与顽强的诠释与传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一群鄂温克族人,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世代与驯鹿相依为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处迁徙游猎,仿佛身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书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美好共生的场景,会唤醒我们对自然、生命、森林、流水、雨雪、清风、日月的热爱,仿佛置身于自己的梦中桃源。

岁月悠悠,美丽而神秘的额尔古纳河哺育了古老的鄂温克族人,人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创造了不一样的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自然之美,并能保护它。发现人文的美,并能学习传承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