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民革读书月·心得展播】美德是通往幸福的唯一之路—读卢梭《爱弥儿》有感
民革文教二支部主委、常德市一中教师 龙健
这是第二次读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了,感觉其中有很多的真知灼见,是第一次读时忽略了的。卢梭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全书着重论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作者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从体育、感官、智育、德育和爱情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在书中说到:“美德是通往幸福的唯一之路。”当时看了这一句以后先是觉得很新奇,继而心生敬服,原因在于这与我们中国传统的“止于至善”的思想道德教育竟有相通之处。《大学》里反复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好像有点高深,有些没有什么远大抱负的人就会想:“我又不治国平天下,何必要修身?”中国传统的品德教育未将自我修身与个人幸福直接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古人考虑欠周之处,因而很难引起普通大众的重视与共鸣。
卢梭的这一句讲得实在太妙了,它通俗易懂,直观明了,意趣盎然,充满哲理,让我们普通人一下就能捕捉到“美德”才是开启人生“幸福”的钥匙,从而能自觉要求自己,约束自身言行,臻于至善至美。
前不久有一位同学跟我说:“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应着眼于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因为品质好的人各方面发展会好很多,先做人再做事实在太有道理了。”是啊,中国人为什么将关公奉为“财神”?这是一位北大教授在给学员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我也曾将这同一问题抛给我的学生,但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其实很简单,因为关羽讲义气重美德,而“义”与“财”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有了“义”,便会有真正的朋友,便会有很多的机遇,便会有成功的更大可能性。
《易经》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品德,就会勤勉励志、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包容众生、接纳万物,从而承载更多的机遇、财富与幸福。
(一)感恩仁爱使人拥有幸福
每个人都应有感恩之心,因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他人的倾心付出,我们唯有知恩图报、感恩仁爱,才不会枉费了那些为我们无私付出的人,也才能让我们自己拥有幸福温馨的人生。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师长,甚至感恩逆境和仇敌,这是一种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与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承受、旷达地面对。如果我们能时时用感恩之心来应对这个世界,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可爱、很幸福。
真正的感恩还应扩及为一种博爱与仁慈之心,即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爱是感恩之心的拓展,是感恩之心的升华。懂得感恩,才能成就更高的人生;懂得仁爱,才能拥有幸福的源泉。
(二)助人奉献使人收获幸福
古人为什么说“助人为乐”?因为助人确实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收获幸福。记得读大学时,天冷了,同寝室的一个女孩家中贫困,没有毛毯御寒,我便将家中的毯子拿来送给她,她很开心,我似乎比她更开心。是啊,当我有两个苹果时,分给朋友一个,我就会拥有双倍的快乐;当我具有一种思想时,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便会拥有更多的思想。
据医学专家研究,帮助他人会让心脏分泌更多的肽液,而这种肽液能起到排除体内毒素、均衡营养、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的作用。为什么人的心脏不会得癌症?就是因为心脏是分泌肽液的器官。当人心情愉悦、完全放松、特别高兴的时候,肽液就会分泌旺盛,人的身体也就越发健康。
有哲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据科学研究证实,人在参加公益事业或做好人好事时,人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特别舒畅,心脏就会大量分泌肽液,从而保障人的身心健康,收获满满的快乐与幸福。积极投身为大众服务的事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三)宽容大度使人持有幸福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胸怀,宽容即是幸福。宽容的人心中能容人,不但能容人之长,也能容人之短;宽容的人心中能容事,好事能装着,不好的事也能装着;宽容的人能容物,容天容地容得下整个世界。
宽容大度的人心中能容己,因为他知道自己很渺小,只不过是人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时间有限,来去不易,生活艰难,人生可贵,没有必要去为不必要的事计较太多。宽容大度的人内心坦然,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能笑对苦难、笑对挫折、笑对不公、笑对坎坷。
你一定知道弥勒佛前的那一副经典对联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菩萨为何总是笑口常开?因为他是宽容大度的。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能持有内心的安宁,尝到幸福的甘甜。
(四)真诚善良使人葆有幸福
我始终认为,真诚与善良是人性中最具光辉的部分,无论在什么国度和时代,都会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与喜爱。言出必行、信守诺言的人,总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收获纯洁真挚的友谊;真诚善良的人不仅能让别人感到温暖与淳厚,自己也同样会感到幸福与美好。
诚信是做人之本,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恪守的人生信条。老子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真诚善良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它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露,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终生发展的必需。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管仲说:“善人者,人亦善之。”法国作家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日本实业家松下幸之助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可见,真诚与善良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美好品质,能让人葆有快乐与幸福。
(五)谦逊有礼使人怀揣幸福
别林斯基说:“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只看他出身的贫富、学问的高下,而要看他真实的品德。和谦逊的人相处,如沐春风。他们的朴实,让人亲近;他们的格局,让人景仰。
谦逊是世上最动人的姿态。始终记得徐志摩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多么浪漫而多情的诗句,它道出了谦逊的万般美好。
虚怀若谷,说话谦逊,待人谦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至高境界。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到:“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中庸》里也有:“水低成海,人低成王。”水很谦卑,却很有力量,它滋润万物,没有比水更伟大的了。做人也应低调谦卑,才会更有力量,才会怀揣真正的幸福。
(六)勤劳节俭使人拥抱幸福
卢梭在《爱弥儿》中特别强调了体育和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说:“劳其筋骨才能苦其心志,从而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劳动是人类从事的最诚实最高尚的职业。”作者认为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这对他们的人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勤劳节俭是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门。俗话说:“勤是黄金匾,人勤地不懒。”歌词中有:“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莎士比亚也说:“勤是幸福的左手,俭是幸福的右手,两者均可致富。”懒惰的人是无趣的,挥霍的人是可怕的,而勤劳节俭的人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出生平民,忠厚质朴,年轻时吃过不少苦,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当上皇帝后总是轻徭薄赋,还带领家人劳作,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丹尼尔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很多人爱读的小说,鲁滨逊正是凭借他的勇敢、坚强、勤劳的美德,才将一座荒岛改造成一个幸福岛。
我们唯有勤劳节俭,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