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常德市委会赴石门推进教育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建设,9月17日,民革常德市委会一行赴石门县开展民革教育基地建设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主委邹吉茂,民革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程本群,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石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万勇平参加调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生平集锦展和“两岸同心 祖统联谊之家”。在集锦展室厅,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和座谈交流,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展厅的布局结构、史料征集与图片文字布展情况,深入了解了郑洞国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民革发展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大家就申请民革党史教育基地进行了充分讨论。
在“两岸同心 祖统联谊之家”,参观了新建的以本草中国和书香中国为核心的湘台文化交流展示区,集中展示“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语同心”的“崇文馆、弘文馆、博文馆”三大展馆,体验了台湾芳香坊等三个中小学教育实验基地,并就打造具有常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两岸文化交流示范窗口、申报民革党员教育基地进行了认真研讨。
邹吉茂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教育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民革教育基地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化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不是一般性的场所建设,而是承载着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资政育人功能的重要平台。要确保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未来运行,始终紧紧围绕弘扬民革优良传统、展示多党合作辉煌成就这一核心,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将其打造成为旗帜鲜明、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引领阵地。二是要突出特色,精心打磨教育基地的内涵与品质。教育基地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要深入挖掘和提炼与本基地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源、人物事迹和精神内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要凸显民革特色,紧密联系民革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历史,突出民革前辈的崇高风范和家国情怀。二要提升展陈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布展方案,丰富展陈形式(如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形式生动,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三要健全功能体系,不仅要建好展示空间,还要同步规划好教育课程、宣讲队伍、实践活动等“软内容”,实现“看、听、学、思、悟”相结合,使其真正成为一个集展示、教育、研究、交流于一体的高水平综合平台。三是要规范高效,扎实做好申报与后续建设工作。一要对标对表,严格按照上级组织关于教育基地建设的各项标准和要求,逐项梳理,查漏补缺,完善申报材料,确保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支撑有力。二要形成合力,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高效推进,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有序进行。三要谋划长远,坚持“建、管、用”并重,提前研究思考教育基地建成后的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和作用发挥途径,确保其不仅能够成功挂牌,更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广大民革党员和社会各界了解多党合作历史、接受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