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详细内容

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2-02-07 14:53 信息来源:常德市民革 【字体:

    中小学是个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先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内容。
    一、目前现状及面临的困惑
    1.市直学校好于各区县,各区县一中好于一般高中,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幼儿园被忽视。部分学校领导未充分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往推行力度较小。目前市教育局开始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仍有部分学校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2.家长不太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不重视孩子心理问题,只关注学习成绩,和孩子心理方面交流很少,也不知如何沟通。部分家长有病耻感,不接受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愿带孩子去医院看心理疾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有偏见,心理学专业和从事心理工作较长的老师认识比较到位,以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促进为主,但也有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成是解决危机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工作。
    3.工作开展不成体系,开课参差不齐,缺少评价督导。没有专业教材,课程没保障。武陵区教育局所管辖50%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有的学校3-6年级开课,有的学校仅一个年级开课。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欠缺,无恰当评价考核机制和咨询督导。
    4.心理专业老师数量太少。武陵区中小学生3万多名,目前心理专业科班出身专职教师4名,有的还兼做其他工作,比如当班主任,兼任其他课程,兼职教师30余名,没有达到教师配置要求。
    二、改进措施建议
    1.强化党的领导。强化党委领导,市县政府和市县委要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可用明察暗访方式,检查各市县教育局是否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开课设节,是否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要率先重视,要有主管领导,主管科室,要像重视体育一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长效机制。教育部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质量考核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市县区政府教育工作,教育质量和干部履职评价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由市教育局负责,500人以上学校(或农村中心学校)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教师,其他学校必须培训1名兼职心理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学生咨询与辅导按每周8课时计算工作量,待遇等同班主任。兼职心理教师必须在1年内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学生咨询与辅导按每周4课时计算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
    4.定期组织心理教师系统培训学习。市教育部门牵头每年邀请心理学专家和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学医生举办两期对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县一级教育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针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培训,强化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对学生心理疾病的判断和引导能力。
    5.多方联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介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新闻机构社会责任,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心理危机事件新闻报道。建设社区心理服务站,社区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工作。也可以利用公共资源,如白马湖文化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6.由市县两级政府牵头,聘请专业的有资质的医生,联合社区(村)心理服务力量,每年组织一次乡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可邀请有资质的社区(村)志愿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确实需要专业治疗且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后续治疗费用减免。形成“家校社医”四维心理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