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的提案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常德发展现代农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
1.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落后。常德市地貌多为山区丘陵,交通不便、水利设施差、农业抗灾能力弱、电力、通信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存在差距,难以组织与农业产业化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加工和运销,阻碍了常德优质农产品输出。
2.土地流转等资源配置问题突出。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农民以个人名义加入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小,导致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窄,地方政府补助低,银行等金融部门不愿与农业合作社合作,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3.政府缺乏对农业现代化长远规划和科学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规划和指导。而我市部分地区只看到了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马了一些与其他地区特色、优势雷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恶性行业竞争和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慢,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二是加工龙头与生产基地组织结构不合理,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诚信意识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
5.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差、技术水平较低,获取信息能力均比较欠缺。由于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这些农民难以把握农产品产销的大致趋势,导致经常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切入点。标准化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建议一是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国家标准基本配套的标准体系;二是加大农业标准实施力度,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培育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农业标准化研究和服务队伍。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建议从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网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方面,着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革新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合经组织。建议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经营理念,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应鼓励个人、集体、单位、社会团体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联合与合作。
4.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5.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农业效益。建议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推广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
6.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努力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共同进步。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公益林,大力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生态,建设绿色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