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常恩”扶贫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十四五” 规划的建议
案由:
湘鄂两省属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区域。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后,湘鄂两省同时被列入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这对加大两省大通道、大枢纽建设,特别是加大两省边界地区交通要道建设意义重大。据此,交通相对落后的湖南常德与湖北宜昌、恩施三地经共同充分调研后,提出建设常德至恩施扶贫高速公路的建议。
案据:
经大量深入调研表明,修建该路有如下“五个需要”:
一是加快武陵经济协作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扶贫的需要。该路途径沿线大部地处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肖克等革命先驱曾长期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带曾有2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多数为革命献出生命,并把红色后代留在了这片热土。该高速沿途多处山区,物产十分丰富,湖南石门是全国柑橘之乡,且与湖北鹤峰县走马一带盛产名茶。但均因交通长期落后,丰饶的物产至今仍处销售初级资源和原始产品阶段,当地群众也因此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该高速公路辐射这一带的革命老区面积达8000余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达300余万人。当前国家扶贫攻坚战虽正在改善该地区贫困状况,但地方财力无法根本改善这一带落后的交通。因此只有修建该路,才能强化该区域信息交流,减少流通成本,促进湘鄂边革命老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从根本上避免暂时脱贫后返贫。
二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俄万里茶道申遗”目标的需要。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讲演时提出“万里茶道”概念。同年9月,中、蒙、俄三国据此共同发起“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倡议,对“一带一路”倡议形成重要支撑。“万里茶道”穿越我国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等8省(区)。提交国家文物局申遗文本涉及国内段8省9000多公里线路,最终确定推荐申报的45处遗产点中,涉及该路途径地区的遗产点就有8处,占全国近五分之一。“万里茶道申遗”专家组2017年现场考察时,对这一带保存较好的古茶道遗产点和茶文物赞不绝口,并同时提出,有如此丰富“申遗”资源的地区必须改善严重制约“申遗”的交通状况,以便为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俄“万里茶道申遗”目标提供保障。
三是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的需要。该路所涉沿线区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沿途的桃花源、夹山寺(全国国家森林公园示范园、中国禅茶之都、世界禅茶文化发源地)、林伯渠故居、国家水利枢纽工程皂市水库风景区,国内疗效最好的温泉热水溪,拟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湖南屋脊"壶瓶山、万里茶道申遗最重要的“泰和合”宜红古茶庄、湖北恩施大峡谷等,都因长期受制于极其落后的交通而未得有效开发利用。而该路沿途70%以上为大湘西文化旅游圈范围,十分有利构筑交通网络,并通过这一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区内各景区、景点连线、结片、形成圈,从而使大湘鄂西旅游经济圈的文化旅游资源得以整合。
四是形成湘鄂边高速公路网络和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效能的需要。从湘鄂边地区公路网布局看,该区域现有的常张高速、已列入规划的安慈(安乡到慈利)和宜张(宜昌到张家界),但均为东西走向,不能互通。而该路属南北走向,可同时连通东西走向的上述三条高速,还能在湖北五峰县连接巴张高速,进而直接连通鹤峰、恩施,从而科学高效地将湘鄂西地域高速公路形成网络,从而成为连接湘鄂西及川、渝等地最便捷的通道。这将极大提高湘鄂边革命老区交通的通达深度,极大发挥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整体效益。
五是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该路沿途途径的,几乎全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据调查,该路经过的区域中,有土家族、苗族、白族、维吾尔族等18个民族,占到了该区域人数的60%以上。而实施该项目,十分有利于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这里的少数民族与全国人民共享新时代的改革成果。同时,还有利于打开山门对外开放,有利于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深度融合,进而对促进民族团结发挥重要作用。
建议:
1、建议将该项目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十四五”规划,并先期启动“长张”高速盘塘出口到石门县城的连接线。
2、该路建议路线为:起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经临澧县、石门县、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建始县,止于湖北省恩施州,沿线经过六县一市。
全国人大代表 王怀军